前言:一个很奇怪的现象,2020年之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像坐火箭一样,到处都在发展,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是大拆大建,大街小巷都是房产中介,甚至还有扫地的大妈在分析国内房价走势。2020年之后,随着调控的逐渐收紧,房屋交易量开始下滑,房价也慢慢下跌。2021年,中国房地产开始全面调控,坚持房住不炒。但是2022年,全面放开限制,买房没有任何束缚,这看起来非常矛盾。调控与放松同时进行,目前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房地产全面放松,导致买房的人越来越少,今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在这种矛盾又合理的情况下,未来我们还能买得起房子吗?
首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进行综合调控。
1998年开始房改,房子开始变成商品房,伴随而来的是金融贷款初步形成,也可以说是捆绑式的。买房不需要全款,首付加贷款就可以搞定。同时从1998年开始,大量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寻求发展机会。从此,中国的房价就开始慢慢上涨,涨了20多年。很多家庭有钱就买房,很多企业也是一样,有钱就开始囤房。结果房价从1998年的2000元涨到了2021年的10000元。“房住不炒”的调控,主要是控制三个方面。
第一,房地产开发商的无序扩张。过去20年,开发商的模式很简单,就是拿地然后抵押或者信用背书,然后通过民间借贷、银行贷款、老百姓首付加杠杆,同时继续在全国拿地、囤地。这样,开发商手里就有很多资本,然后进行大规模融资。这个模式一直用到了2020年,但是这个模式下,存在着资不抵债的情况,所以2020年给开发商划了三条红线,这三条红线要求开发商减少负债,如果负债一直过高,就会出现大量的烂尾楼,最后的风险还是要由老百姓来承担,这显然不利于房地产的长远发展。
第二,银行的金融风险。相比信用卡年化利率18.25%、民间借贷年化利率24%,房贷利率一直在6%左右徘徊。这是因为买房需求巨大,买房是薄利多销的政策。正常情况下,这种模式应该很受欢迎,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风险越来越高。一方面有银行的违规操作,比如把经营性贷款违规转为房贷,甚至很多投机者借此获取炒房资金。第二,随着普通百姓的负债越来越高,很多人已经借不起贷款了,但是银行还在放贷。那么在整个金融市场,我们看到大量的弃房和拖欠还款,还有信用问题,司法拍卖的情况越来越多。银行的两条红线就是降低金融风险。 一是限制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二是提高贷款门槛,筛选优质客服,促进金融体系良性循环。
第三,严厉打击炒房团伙。房价的持续上涨,离不开炒房团伙的运作。炒房团伙从2003年开始敏锐地察觉到中国房价的上涨,于是便找亲朋好友、银行借款,共同炒卖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房价。这是炒高房价的第一批人。随后许多人尝到了房价上涨带来的红利,于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房产中介纷纷加入炒房团伙大军。其中也不乏知名企业。几年前,某汽车公司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竟然在上海中心城区买了几百套房子,才度过难关。想想看,房地产泡沫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房子本身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却被强行加上了金融属性,一切都变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调控有力打击了炒房团伙,压缩了房子的盈利空间。 现在,这是一个稳定房价、消灭白蚁的好办法。
为什么2021年全面调控,2022年又全面放开?之前的放开调控只是针对部分房价过热的城市,现在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在全面放开。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民众对楼市失去信心,今年上半年出现烂尾楼暂停贷款的现象,同时2021年开发商恶意降价。不可否认,过去20年,民众买房是抱着一定的信心,房价不断上涨。但现在房子稳定在高位,烂尾楼、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房子没有问题。而且2017-2018年刚涨价去库存,很多人当时高价入手,现在才几年过去,房子就被套牢了,这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所以更多的人选择观望,而不是继续买房。
第二:房地产是经济支撑行业,不能随意崩盘。房地产行业影响80%的其他行业,关系到民生问题。2018年之后,房价刚刚上涨,又发生了疫情,一方面过去20年老百姓买房受困,另一方面疫情又让大家的收入减少,所以在两种复杂形势的影响下,老百姓不再卖房,资金也就不会流入楼市。以前如果楼市不景气,一般的操作就是金融宽松,大量给楼市注水。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钱还在楼市里流转,但确实是专款专用,也可以说是对过去20年房地产无序扩张的一次拯救。 第一,不让开发商随意破产,第二,降低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因为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的需求,随着农民工、新市民、年轻人的大量进入城市,现在的目标是引导这种需求慢慢释放,所以楼市政策是比较宽松的。
第三,共同富裕是目标。前面提到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最终目标就是房地产税。房地产税目前体现在商业地产上,住宅物业是免征的。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一旦房价全线下跌,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出现人人都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得起房子的局面。而且20年前的房地产格局已经被打破,必须从源头上改变。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但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放缓,住宅用地的减少,财政赤字只会越来越大。所以,有了房地产税,可以释放大量优质房屋,房价回归合理价位,地方政府也有持续的财政收入。
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买房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已经过了炒房的阶段,我们的需求基本都得到了满足,这个行业下一步会是优化,而不是继续无序扩张。就像一个企业,刚占领市场的时候会无序扩张,同时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等到企业进入成熟期,就会开始整顿不良乱象。房地产行业也是一样,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开发商已经开始减债,优胜劣汰开始了,银行金融的门槛开始提高,炒房者开始消失。所以我们买房的时候,记住一句话:如果有需求,看看现在的利率和首付,正视自己的债务和压力。如果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就可以观望,毕竟比起高企稳定的房价和缓慢的下跌,还是以更低的成本买房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