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风云变幻:杭州沉阳合肥宅基地分批拍卖落空房企集体平仓

发布时间:2022-12-23 22:07:07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598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各城市第二轮集中供地相继启动,土地市场充满寒意。

连续4年大量出让土地的杭州,首次在土地拍卖市场遭遇冷遇。 截至15日中午12时,杭州市第二批10幅竞优地块截止报名截止,9幅地块报名不达标,相当于提前公布未售出地块。

在沉阳和合肥省会城市沉阳和合肥,在第二次集中供地中,超半数地块提前“滞销”。 15日下午,沉阳46幅地块也关闭登记,24幅地块提前宣布暂停交易; 合肥市还宣布,原定于9月17日开拍的17幅地块中,只有8幅如期成交。

成都今日经历史上最快土地拍卖,共出让19宗土地,其中15宗无招标,零地价直接出让,不再是70余家房企首轮集中供地现场比拼火爆。 在嘉兴海宁,三年来首个涉房未售地块诞生。

尽管8月自然资源部召开闭门会议,要求各市第二次集中供地宅基地溢价率不超过15%,不提高起拍价,被视为作为当地政府的特许权。 国内大部分房企仍选择“平铺”。

去年,全国“卖地”总收入达到8.4万亿元,同比增长16%,14个城市土地出让金超千亿元。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地方政府对土地的财政依赖可能会发生变化。

“现房销售”门槛高

8月26日,杭州市第二批集体出让住宅用地重新挂牌。 累计出让土地31块。此外,杭州市10个行政区各派出代表地块,检验“赛质”。

而现在,正是这10块相互竞争的地块,非常不受开发商欢迎。 虽然杭州在杭州二次挂牌前将这10块地块的溢价率上限从10%调整为5%,同时也下调了其中3块地块的起拍价,但申请者寥寥无几。

“最大的问题出在现房销售上,杭州是流量型市场,利润微薄,房企看中的是销售快、资金周转快,有竞争力的优质土地需要现房销售,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负担不起的。”房地产公司。” 一位杭州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以往房地产行业质量问题多,维权频发。 “现房销售”的呼声很多。 杭州也想通过这次“现房销售”和“争质量”的试点,想方设法整治房地产乱象。 然而,房地产企业的反应一直很冷淡。

根据参与竞拍的规则,房企需要先提供建设方案,方案获得通过后,方可进入竞拍环节。

据浙江日报传媒房地产研究院介绍,对10个竞品地块进行初步测算,即使房企以底价拿地,仍有5个地块存在亏损风险,剩余地块的最大利润并不高。不超过4%。

不仅利润低,现房的销售量也足以拖累房企的现金流。 “之前我们能在杭州拿下一些外界看似利润微薄的地块,是因为杭州市场火爆。拿下土地后,我们迅速开工、取证、预售。”土地。资金可以流动起来,迅速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现有房屋的销售已经完全突破。按照这种逻辑,拍卖失败是预料之中的。” 华东某房地产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房企对现房销售热情不高,但杭州也对这10块地块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对于普通地块,如果一家公司注册,可以直接竞拍底价。 对于这些竞拍地块,要求至少有3家注册地产公司方可进入后续阶段,否则将被取消出让。

杭州的自信源于过去土地拍卖的流行。 杭州一直是“卖地大户”,也是房企非常愿意重仓的城市。 2018年,杭州土地出让金2440亿元,超过北上广深; 2019年土地出让2840亿元,再次位居全国第一; 2020年土地出让收入2500亿元,仅次于上海,是深圳的5倍; 直到今年上半年,其土地出让金仍突破2000亿,重回全国第一。

在地价不断上涨的杭州,宋资本今年7月撤地,揭开房企亏损抢地的内幕。 宋渡宁可赔掉五千万保证金,也不会毅然收回地块,甚至将与祥升、宝龙的纠纷带到了台面上。 事件折射出中小房企资金紧张的压力,以及杭州地价创历史新高背后的“无利可图”。

华东某大型房企在杭州上轮土地供应中未分得一杯羹。 其内部人士透露:“滨江董事长表示,杭州项目的利润率在1%-2%。根据我们内部测算,部分地块亏损在百分之十以上。” 所以他认为,杭州的10块竞价地块“爽”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城市比一个城市更酷

不仅是杭州,沉阳和合肥的第二批集中供地申请更是冷清。

15日下午2时,沉阳市46宗住宅用地拍卖截止报名截止,只有14宗地块有房企登记。 沉阳不得不宣布,原定于9月17日开拍的24幅地块停止交易。

报名最多的沉阳新乐地块只有4家房企报名,其他大部分地块只有1家房企报名。

由于沉阳土地出让新规明确要求投标人支付的购地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因此本次报名并未出现中小房企的身影。 参与竞拍的房企多为央企,包括华润、中海、大悦城、华发、金地、中铁等。

同日,合肥也发布公告称,原定于9月17日拍卖的17幅地块中,仅有8幅如期成交。

15日,成都进行了第二轮土地集中拍卖的第一天。 共售出19块地块,其中15块地块以零地价无竞价出让,4块地块溢价出让。 地处天府新区和高新区,溢价率在9.6%至10.3%之间,均未触及15%的红线。 拍卖首日,成都最终共拍得207亿元。

对于成都的这块土地供应,大部分土地开发商都是地方国企和央企杭州房地产土地市场,比如成都城投、成都轨道交通、中铁建、首开、华发、大悦城等。民营企业中,只有龙湖和复地的身影。

在未参与集中供地的城市,土地拍卖市场也十分冷清。 15日,嘉兴海宁出让了一块重点住宅用地,但由于没有房地产公司竞标,拍卖最终还是通过了。 嘉兴海宁位列全国百强县第17位。 它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房地产市场。 这是近三年来,海宁的住宅用地首次落空。 上一次失败的拍卖要追溯到 2018 年第三季度。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在土地拍卖市场上,房企“走扁”的现象值得特别关注。 近期,房企负债压力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加,房企的各种顾虑有所增加。 土地供应意愿减弱,对各市土地供应目标的完成度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1-8月,全国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10.2%,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全国新房开工速度。

对于数据情况,国家统计局很少解读一些大型房企面临的困境。 “部分大型房地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困难,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有待观察。从房地产市场运行来看,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不炒”的原则,市场持续企稳,房价、地价、预期稳,总体运行平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令辉说。

综合来看,房地产市场和地级市的低迷,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压力,都在此次调控“挤泡沫”的预期范围内。 据统计局统计,截至今年8月,全国房价连续16个月上涨的势头终于停止。 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首次为零,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继续收窄。

过去,地方政府过多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来弥补收支缺口。 官方数据显示,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从1998年的507亿元猛增至2020年的8.4万亿元,增长了165倍。

今年6月,财政部等四部门下发通知,决定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机构改为税务部门。 此次责任交接备受关注,被视为中央引导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更加谨慎合理。 “卖地”收入将透明化,地方政府需积极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8月,自然资源部再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市第二次集中供地宅基地溢价率不超过15%,起拍价不得上调,继续打压地方政府对土地的财政依赖。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一次楼市低迷,都伴随着土地市场的冷清和部分土地的拍卖。 不过,像这次这样大规模的未售出土地杭州房地产土地市场,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土地拍卖的规则发生了巨大变化,地方土地财政依赖于此。 市场的制约等宏观背景也是首次出现。

凡注明"来源:广德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小编】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