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6 日,和讯投顾杨德勇在今日的市场分析里指出,周二时两市的成交量还不到 1.3 万亿。面对这样低迷的成交规模,大盘后续的走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当下,市场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成交量太小,这意味着交易比较低迷,市场的活跃度不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量见地价”,也就是成交量萎缩或许预示着价格即将触底。
投资者应当如何判断当前大盘更适用于哪种规律呢?杨德勇指出,“地量见地价”并非是绝对正确的。关键在于地量出现之后,市场是否愿意认可“地量”。若地量之后市场能够上涨,那么当前的位置就可以被当作“地价”;倘若市场继续缩量,价格持续向下,那么所谓的地量回过头来看也仅仅是山腰而已。因此,“地量见地价”本质上是一种事后才得出的结论。最终的情况要看是否能有关键性的利好出现,同时也要看是否有增量资金涌入市场,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因此,杨德勇向投资者作出提醒,地量能见到地价这一说法并非绝对正确。当前交易处于低迷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市场赚钱效应的逐渐消失。比如,在之前市场成交量比较高的时候,像 AI 机器人(300024)这类热门板块带动了较为明显的赚钱效应,投资者的交易频率较高,新增的资金也比较充足,正因如此,才维持了较高的成交量。然而,赚钱效应消退后,部分筹码因下跌被套牢,这使得投资者的换手意愿减弱。同时,缺乏赚钱效应导致增量资金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市场自然会出现缩量的情况。所以,当前的缩量是特定行情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结果。
那么,市场后续的演绎情况如何呢?杨德勇认为,当前市场能否出现主线,能否迎来足量的增量资金,关键在于未来的政策导向。目前市场所给出的利好,尚未使场内的投资者和机构产生足够的做多看多的信心,因此,大多数资金依然处于观望状态,这便是目前市场缩量下跌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重大利好尚未出现之前,当前的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主要以观望的方式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