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松动政策变天,0公摊高得房率成标配,老业主面临三重困境

发布时间:2025-03-28 09:06:4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82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房价出现松动,政策不断更迭。当“0 公摊”以及“高得房率”成为楼市的新标配之时,一批在十年前艰难咬牙买房的业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图片

他们不但得继续偿还数额很高的房贷,并且还要遭遇房屋价值大幅度下降的状况。从参与城市化进程的人,变成了政策调整所影响的“受害者”,这场悄然进行的财富转移正在逐步展开。

老业主的三重困境

房价计算规则悄然变天

数据表明,过去花费 300 万购置的 100 平米住宅,其实际能使用的面积或许仅有 70 平米。在新的政策之下,用同样的 300 万可以买到 90 平米全部为使用面积的住房。老房子的价值快速下降,依据市场监测,部分地区老房子的价值跌幅已经达到了 30%。

图片

李先生在 2014 年购入了一个小区的房子。他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小区的二手房挂牌量急剧增加。他购买房子时的房价,与现在相比下跌了近 25%。而他每月的月供一直都没有少,但房子的价值却在不断降低。

政策福利偏向"无房族"

而老业主们却难以享受到这些保障性住房政策所带来的福利。

张女士在上海无奈地表示,感觉就如同被高价房紧紧“束缚”住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人以低价进入市场。根据 CRIC 监测到的数据,在 2025 年 1 月末,50 城新建商品住宅的库存同比降低了 11%,并且交易结构正在朝着新房的方向倾斜。

维权之路步步荆棘

开发商在交房时降低标准。银行会对断供者直接将其征信拉黑。并且购房合同中“最终解释权归开发商所有”的条款,使得老业主在维权时面临重重困难。全国消协 2025 年的报告表明,在房产维权案件里,超过 60%都涉及到不公平条款。

新规之下,谁是赢家?

新政策出台后引发了多方面的博弈。一方面,地方政府找到了新的财源,其从原本依赖的土地财政转变为依靠二手房交易税;另一方面,新购房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品质的住房;同时,银行和开发商在新房市场依然能够继续获利。

老业主们成为了“代价”。他们的房贷风险被锁定在个人身上,并且无法享受到新政的红利。

房地产分析师王明告诉记者,这就如同牌局的规则突然发生了改变,原本在前面以高价购买的筹码,突然间就变得不值钱了。并且,楼市的调整成本正在被转嫁给上一代的购房者。

断裂的信任:"铁饭碗"变"烫手山芋"

信任危机正在逐渐扩散。曾经有“房价只涨不跌”这样的宣传,而现在是“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调,这两者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使得老业主陷入了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境地。

法拍房数据十分惊人。从司法拍卖平台的统计来看,近三年法拍房的数量增长了差不多四倍。众多家庭不但失去了房产,还因为征信问题而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图片

一位受访者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他原本想给孩子留一套房,然而现在却倒欠银行 80 万。

专家观点:平衡新旧利益是关键

中国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张波持有这样的观点:房地产的调整不能仅仅让新的人欢笑,而让旧的人哭泣。应当为存量的房贷提供利率下调的通道,同时建立起二手房与新房之间的政策衔接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李强指出:楼市调整需更多考量社会公平。那些为城市化进程奉献了青春且积攒了积蓄的人,不应该成为政策转向的受害者。

楼市出路:没有弃子的改革

真正健康的房地产改革需要兼顾新旧业主的利益。其一,要落实“房住不炒”的理念,让住房能够回归其居住的属性。其二,也要对已经购买了房屋的业主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防止因为政策的变动而使他们的财富大幅度地减少。

图片

对于老业主来说,房子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钢筋和水泥。它更是一代人对于安稳生活的一种追求。这份承诺,不应该因为政策的转向而轻易地被破坏掉。

当我们走向“住好房”的未来之时,不要忘记那些凭借半生的积蓄换来了安居之所的人们。他们不应该成为楼市进行洗牌时的“牺牲品”。

凡注明"来源:广德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佚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