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成都地价破3万!是楼市回暖,还是最后的疯狂?
昨天中介向我推荐了大源西的新楼盘,称未来要卖到 6 万。我立刻查看了银行卡余额,哎呀,把小数点往前移两位都不够首付呢!深夜看到这条朋友圈时,我正咬着煎饼果子蹲在建设路天桥下,看着塔吊作业。远处招商蛇口新拿下的地块围挡上,“城市封面”的广告语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忽明忽暗,这简直就像是这个魔幻楼市的一个缩影。
土拍现场的“鱿鱼游戏”:开发商杀红眼的背后
- 仿佛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这场豪赌背后,是房企对成都“核心资产”的病态追逐——
一位参与竞拍的房企投拓总私下感慨道,现在要是不拿地,那么未来就连牌桌都没有资格上去了。
地价四连跳:成都楼市的魔幻现实主义
过去四年,成都地价像坐上了火箭:
这串数字背后,藏着三个令人不安的真相:
“双限地”已名不副实:大源西的最后一块双限地(交投·溪云善成),清水限价为 2.99 万/㎡,然而新地王却将其远远甩开了 18%。这是改善盘的军备竞赛:新地王项目打算打造 200㎡+的大平层,完全摒弃了刚需。板块出现了“阶级固化”现象:高新南、锦江、成华这三个区包揽了 24 宗 2 万+的地块,而青白江、彭州等郊区的地价仍在万元线苦苦挣扎。
6万房价谁来接盘?一场危险的击鼓传花
当开发商们沉浸在土拍盛宴时,市场另一端的裂缝正在扩大:
更讽刺的是,这场游戏的最大赢家或许不是房企:
四、疯狂背后的冷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房子?
当“好房子”成为政策口号,市场正在用行动给出答案:
深夜离开售楼部之际,LED 屏上“时代藏品”的字样在雨幕中渐渐模糊,变成了光斑。我联想到《大佛普拉斯》里的那句台词:“社会时常在强调要公平正义,然而在他们的生活里,似乎压根就不存在这四个字。”倘若将其放置在楼市的语境中,或许可以改为:“市场总是在提及价值规律,但是在土拍现场,或许早就把这一准则给遗忘了。”当地价冲破 3 万的消息传了过来。有人察觉到了机遇,有人察觉到了泡沫。而无数刚需客心底那声沉重的叹息,正是这座城市最为真实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