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取消公摊面积计价政策:张家口、衡阳等城市率先实施,购房者将获哪些利好?

发布时间:2025-01-08 10:01:5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73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4年底,“废除公共摊位”成为热门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尤其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发文逐步推进“取消公共摊位”、湖南省衡阳市提出“实行内置建筑面积定价”等,引发社会关注。广泛讨论和关注。不仅张家口市、衡阳市,去年以来合肥市、湘潭市、肇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提出探索公寓内面积定价。值得关注的是,公寓内面积的定价会给购房者带来哪些好处?

对此,中国指数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事实上,定价方式的改变对房价影响不大,但根据公寓面积定价将有助于家居买家更直观地了解实际价格,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纠纷。一、推动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

预期的:

未来,更多城市将跟进出台“实行套房内建成面积计价”的相关规定。

3.推进住房养老

目前,我国既有住房市场和部分地区旧房保有量较大,但现有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较少,难以满足既有住房修缮改造的需要。 2024年8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建立住房体检、住房养老、住房保障三大制度。研究住房保险,构建全生命周期住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事实上,到2023年,住建部要求各市政府试点住房体检、保险、养老三大制度中的一项或多项。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文件,2023年首批试点城市中,允许广州、北京、上海等地试点住房保险制度,青岛、杭州、宁波等地试点住房定期检查制度,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住房养老金融制度试点。经过一年的试点,部分城市已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预期的:

试点城市是住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先行者,有利于未来更广泛地推广住房体检、住房养老、住房保险。

4.“智能制造”

近年来,建筑机器人持续流行,“像汽车一样生产房子”的实践正在众多房地产企业的参与下进行。

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建筑业谋求升级转型。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逐步发展,建筑工地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聚焦房地产行业,不少房企正在积极谋划,将智慧建造作为探索建筑数字化、产业化转型的重要赛道。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应运而生,引领建筑业走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和智能维护新阶段。例如,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台双平台工业建筑机械经联合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

预期的:

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是行业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5、建设“好房子”

2024年,《北京市优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试行)》将发布。首次提出鼓励住宅首层设置高架楼层,打造室内外一体化的共享绿色公共空间;鼓励在社区建立开放式风雨廊道;鼓励多层住宅设置开放式阳台。北京的新政策符合南方城市的一些设计理念,类似于“第四代住宅”的概念。第四代住宅又称四合院、立体花园生态住宅或城市森林花园建筑,是绿色建筑的衍生。

北京房产政策_房产政策_上海房产政策

第四代房子也被认为是“好房子”的代名词。住建部曾公开表示,所谓“好房子”应该是绿色、低碳、智能、安全。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正处于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当前楼市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建设“好房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必然,也是房地产开发新模式的必然要求。

预期的:

高品质的商品住宅设计准则将带来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购房者可以期待更多的公共空间、改善的社区和更舒适的生活体验。

六、房地产企业加速洗牌

2024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百强房企销售额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亿瀚智库发布的榜单显示,2024年,销售总额超千亿的房企将有11家,较2023年减少5家;总销售额过百亿的房企将有86家,较2023年减少30家。其中,保利发展保持“老大哥”地位,万科跌出前三,绿城、中国华润置地排名上升。 2023年,“宝海湾”排名发生变化,房企销售“前三”格局被改写。

2025年,预计“好房子”建设、项目融资“白名单”、保障性住房交付等仍将是2025年供给侧的重点,改善企业资本环境,继续恢复企业和购房者的市场预期。然而,尽管一系列政策“组合”,房企去债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流动性风险依然存在,行业洗牌仍将持续。

预期的:

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利润,房地产企业变得更加稳健、稳健,甚至放弃短期规模效应以追求长期发展。

7、轻资产,赚“慢钱”

在房地产低迷时期,房地产企业不断探索新的开发模式。从目前来看,房地产企业正在逐步脱离传统的开发模式,形成独立的轻资产赛道。

通过转让和剥离,摆脱重资产包袱,保留并大力发展轻资产业务,包括建筑代理、资产管理运营、物业管理、城市运营服务等。例如,招商蛇口已成立华润置地是一家商业管理和轻资产管理平台,华润置地通过华润万象生活发展轻资产商业管理和物业管理业务。

轻资产运营管理业务成本低、回报高,增长空间可观。企业通过轻资产转型,可以减轻资产负担,优化资产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024年,铁建地产宣布其在成都建设项目销售业绩突破100亿元。此外,许多公司还设立了独立的部门或子公司。

预期的:

轻资产占用资金少,适应性和灵活性高。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将凭借其专业经验和技术,转型为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丰富盈利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

八、楼市转向买方市场

早在202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此后,多部委明确房地产政策优化方向,地方政策持续落地。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24年,我国房地产政策应全面展开,一系列政策组合将继续围绕“稳定楼市”发力。截至2024年12月27日,全年已发放保单780余份。

从2024年可售库存来看,50个代表性城市可售面积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24年11月末,按近12个月月均销售面积计算,短期去库存周期为21.2个月,比2023年底长3.6个月。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预期的:

北京房产政策_房产政策_上海房产政策

在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需要供需双管齐下,着力消化存量、优化增量。

9.“满载”交货

精装交付已成为房地产市场常态,但货不对、材质华而不实等问题仍频遭诟病。交房后,业主仍需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后续的装修工作。针对这一现状,不少房企纷纷推出“全员交付”。

“全包交付”以精装交付为基础,还提供包括家电、储物柜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实现真正的“拎包入住”体验。总体而言,这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付模式,通过提供更高标准的装修服务,减少业主在装修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同时也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比如北京万科东路、北京建工·嘉靖里、长安华熙公馆等项目都提出了“全装修”的概念。

克而瑞分析师认为,“满载交付”项目的产品定位主要是针对刚需、刚换的人群,主要是因为这类客户群体更注重功能性、实用性、性价比,而“满载交付”一语中的。它的需求点。

预期的:

“全面交付”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方向。但能否提供更多的选择或定制,包括款式、功能等,以扩大受众范围,仍值得关注。

10、“性价比”成为新标准

2024年的房地产市场,“性价比”成为买房新标准。所谓“性价比”是指在功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与价格的比值。具体来说,“性价比”是指在相同的价格下,产品的质量越高,其性价比指数就越高。

性价比直接关系到购房者的实际利益。高性价比的房产意味着购房者以同样的价格可以获得更高品质的住房条件和更好的居住体验。因此,性价比受买方市场影响。的关注。为此,房地产企业在打造住宅产品时也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将“性价比”作为衡量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预期的:

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中,品质高、性价比高的项目往往能够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市场关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袁秀丽

编辑杨娟娟、校对赵琳

凡注明"来源:广德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佚名】

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