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在楼市新政的密集影响下,房企新房交易、拿地情况均出现积极变化。 11月份,3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创年内新高,30家重点房企拿地量也创今年新高。一些城市土地拍卖市场上,出现了民营企业高价拿地的情况。 1-11月,房地产百强企业销售总额同比降幅持续收窄。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1月份,随着利好政策密集叠加,3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恢复正增长,创年内新高,环比小幅增长3%,同比增长20%。与第三季度月平均相比,增长了60%。
分城市看,四个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小幅增长5%,同比增长57%,月均环比增长71%四分之一。除广州环比下降外,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环比均有所增加。其中,深圳增幅明显,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65%。
二三线城市新房销售继续低位波动。其中,南京、苏州、合肥、厦门、青岛、郑州、济南等前期经历了深度调整。受中央新政稳定市场信心、新盘有销路影响,11月份成交面积呈现反弹态势,同比、环比均有所增长。武汉、天津、重庆、长沙、昆明、宁波、常州、徐州、福州等11月成交面积环比减少,但同比转正,好于同期去年。整体市场走势已经开始出现企稳迹象。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11月份,百强房企销售额环比下降18.62%,同比下降9.46%。其中,华发控股、保利地产、中建东富等典型企业当月销售增长强劲。 1-11月,房地产百强企业销售额38.516亿元,同比下降32.9%,降幅比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
新房交易的热情也传导到了土地市场。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11月份土地市场迎来罕见成交量和人气提升,上海、杭州、成都等地优质地块实现高溢价。此外,成都、西安等城市也出现了民营企业高溢价投资土地的案例。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1月份,在重点城市土地拍卖带动下,重点房企拿地量大幅增长。监测的30家重点房地产企业单月投资额近900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07%。 181%,创今年新高。
从近11个月累计来看,房地产企业拿地量同比降幅明显收窄。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1-11月,房地产百强企业拿地总额7431.8亿元,同比下降31.5%,降幅较上年收窄7.1个百分点。一月至十月。
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指出,9月底以来,一线城市陆续优化一系列购房政策,市场活跃度维持高位,带动短期市场活跃度持续。 11月,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陆续高价出让多幅地块。这些地块均由央企龙头收购,导致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同比降幅大幅收窄。不过,拿地企业仍集中于央企和地方国资,民营地产企业拿地仍较为谨慎。
对于未来土地市场走势,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副主任徐跃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房企整体拿地规模萎缩,其拿地策略是更加关注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各个城市的土地市场分化明显。受9月底以来一揽子扶持政策出台、新房市场销售明显好转、部分城市土地拍卖规则优化等因素影响,11月以来核心城市土地拍卖市场出现回暖,部分优质地块已以较高溢价出让。未来,如果新房销售能够持续改善,核心城市土地拍卖市场有望温和复苏。